我要留言收藏本网
我的位置:资讯动态/业界新闻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孙老师(ACAIC)、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行研)、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
010-58851186
传 真:010-58851687
邮 箱:info@fxxh.org.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求真”、“务实”的环境监测出路在哪里?
2021/04/05来源:澎湃新闻阅读:965 次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是各级政府强化环境管理,发挥协调、监督和服务职能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区域环境质量、摸清环境底数、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监测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2017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深化环境监测改革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通过深化改革,全面建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保障责任体系,健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防范和惩治机制,确保环境监测机构和人员独立公正开展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
      随着在线监测数据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排污收费、污染罚款,打击监测数据造假已成当务之急。


      环境在线数据合格率低的问题普遍存在
      3月25日,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称,生态环境部检查唐山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落实情况时发现,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唐山晓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市绿创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伙同排污企业进行在线监测数据造假。目前,相关涉案人员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侦办中。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在通报时表示,要以这次案件为警醒,深挖本地在线监控工作问题和根源,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运维单位监管力度,确保在线监测数据真实、准确。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通报的在线数据造假案件,涉案的有中国分析仪器行业和环保监测仪器行业龙头企业,这让人不禁担忧,监测数据造假是单一、偶发的,还是冰山刚刚显露出一角?
      2018年,生态环境部曾组织对长三角地区废水和汾渭平原废气开展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质量专项检查、抽测和比对监测。共对254家企业废水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比对监测,132家企业比对不合格;共对136套自动监测设备开展质控样考核和手工比对,其中106套自动监测设备综合评价不合格。
      2019年,生态环境部组织对珠三角地区和渤海地区开展了排污单位自行监测质量专项检查、抽测和比对监测。共对229家企业自动监测设备开展比对监测,159家企业比对不合格。
      综合以上两年比对结果,在线设备数据不合格率高达65.2%。这两次行动佐证了在线数据合格率低的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


      在线质控在打击数据造假方面大有可为
      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现状,是有成熟的系统集成和第三方运维的体系,但仍缺少行之有效的、真正掌握在环境管理工作者手中的“工具”。监测站的工作人员陷入大量的重复比对工作中,但手工实验仍不能满足比对工作的加密需要。手工质控对在线数据进行精准复核,其采样方法和检测方法带来的频次低、覆盖范围小、响应慢和成本高的问题难以解决。如果能将手工质控也做到实时在线,必然会对在线监测数据的质量控制带来重大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在线质控系统应运而生。
      在线质控技术是将已知浓度的标准物质输入在线监测仪器的全流程管路,对比在线监测仪器的读数与已知浓度的一致性,从而判断在线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不同于在线监测仪器自身的校准和标样核查,在线质控是独立于在线监测系统之外的外部质控手段,可以根据监管需求设置质控时间和质控浓度,也可以使用智能质控,即自动选择适合现场工况条件的、随机时间、随机浓度的标准物质进行质控核查。
      正是因为做到了外部质控和“双随机”,排污企业才能够被震慑,尽职尽责维护监测和治理设施的正常运转,保证设备的准确性,把在线数据抓准抓紧。
      在线质控系统是在线监测的诊断系统,可以实现对在线监测系统从管路采样环节、仪器测试环节到数据传输环节的全过程诊断,检查在线监测系统是否正常工作,判定在线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线质控系统相当于设立24小时驻厂“督察员”,通过“双随机”技术对在线监测实现高频次、有效的实时监管。
      目前,在线质控系统已经成熟并做到系统化应用,河北、山西、山东、天津、江苏、浙江等多个省市近千台套“驻场督察电子眼”戍卫在线监测数据安全。邢台、沧州等多地典型案例显示,通过对在线监测系统进行在线质控监管,可以倒逼不合格企业进行整改,将污染排放总量真正降下来,使当地环境质量得到切实改善。
      (作者系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原副主任)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