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言收藏本网
我的位置:资讯动态/分会动态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孙老师(ACAIC)、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行研)、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
010-58851186
传 真:010-58851687
邮 箱:info@fxxh.org.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回访:中科院物理所郇庆研究员
2021/12/07来源:仪器信息网阅读:960 次

加速SPM国产仪器替代 青年科研人员如何作为

——访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获奖者: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郇庆研究员


  朱良漪,原机械部国家仪表总局副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名誉理事长,是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领域最早的开拓者,影响中国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的奠基人。为纪念朱良漪先生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分析仪器事业发展的精神,以及激发企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分析仪器的创新工作中,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承办执行了“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共分为“创新成果奖”和“青年创新奖”两个奖项。

  “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的设立不只是对朱老的怀念与敬意,更是对分析仪器创新精神的坚守与传承。自2017年举办至今,“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成功颁发四届,先后有12项分析仪器创新成果、14位青年创新科学家获奖。

  2021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经完成评审,最终获奖结果即将揭晓公布。在此之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与仪器信息网将联合走访“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往届获得者,倾听了解他们在获奖之后的新成就与新感受。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郇庆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郇庆研究员荣获2018年度“朱良漪分析创新奖”之“青年创新奖”。评审组认为:郇庆在超高真空高精尖仪器的研发方向做出了国际前沿水平的工作。从科学研究读对高精尖科学仪器的需求出发,针对进口科研仪器性能上的不完全匹配,通过一系列核心原理及器件的创新,不仅研制了高性能的仪器并在多家科研单位推广,且以仪器为依托支撑了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出。

  2018年获奖之后,郇庆研究员继续专注于科研仪器研制工作,主要成果有:

       1)发展了新一代的高通量薄膜制备及原位表征技术(Rev. Sci. Instrum., 91, 013904, 2020);

       2)开发了可用于多探针SPM的分时复用切换系统(Rev. Sci. Instrum., 92, 103702, 2021);

       3)采用完全自主的极低振动无液氦技术方案,研制了无液氦低温SPM系统。

       凭借在科学仪器自主研制方面出色的工作,郇庆也有幸入选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交叉科学部首批资助的“国家杰出青年”。他带领团队研制的“低温光学扫描探针显微镜-分子束外延联合系统”已处于产业化推广阶段,取得了不错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已经申请了2021年度的“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

  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十四五”迎来了开局之年。在新的形势下,国家对科研仪器装备的自主研制,更加重视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个人所做的科研创新迎来了难得的机遇期,相关工作受到更多的关注,也有机会争取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对个人创新工作的广度和深度发起了更高的挑战。郇庆研究员表示:“我们需要更加深入下去,进一步缩小与国外科研仪器装备的差距,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成果推广和转化,并最终实现原创技术的突破。”

  对于未来的发展,郇庆研究员表示,将秉承行业泰斗朱老先生孜孜不倦、忘我投入的工作态度,结合本领域的发展阶段,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下一步的主要工作目标包括:1)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材料制备和物性表征科研仪器设备,为原创重大科研成果的产生提供高精尖装备和技术支持;2)进一步推进高端仪器装备的国产化,加快成果转化进度,改变科研仪器“受制于人”的窘境;3)培养和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才,建成一支更专业、更完善的仪器研发团队。

  同时,他也希望分会能够继续发挥行业“灯塔”的作用,提供更全面的行业信息和交流学习的平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希望各位同行既能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又能勇于接受新时代的挑战,一步一个脚印,共同推进我国分析测试仪器事业的发展。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