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言收藏本网
我的位置:资讯动态/业界新闻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孙老师(ACAIC)、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行研)、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
010-58851186
传 真:010-58851687
邮 箱:info@fxxh.org.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年夫顺——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的“带头人”
2023/02/07来源:青岛日报阅读:377 次

       作为我国电子测量仪器学科的带头人,年夫顺从事电子测量仪器科研工作已超过30年,主要研究方向是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毫米波与太赫兹测量仪器和自动测量系统,现任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在电子测量仪器领域,年夫顺的科研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北斗导航卫星、5G移动通信、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以及相控阵雷达、风云气象卫星、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等重点装备,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他完成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授权30项,制定国家标准3项,发表科技论文100多篇。

       现在,年夫顺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先进个人、全国杰出工程师、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齐鲁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研制我国首台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大力发展相控阵雷达、卫星通信和卫星导航、移动通信、电子侦察与电子干扰等电子设备,急需一种高端精密测量仪器——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在当时,只有美国拥有这种仪器,但对我国实行严格禁运。

       年夫顺研究生毕业后参加工作不久,就被任命为课题组长,走向了研制我国首台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攻关之路。当时,他面临的是“一片空白”——没有技术参考、没有核心器件、没有生产配套,甚至连团队成员也只有个位数。年夫顺带领团队每天晚上加班到11点,每天吃饭睡觉都在琢磨技术攻关,就这样“熬”了5年。

       1995年,我国首台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在年夫顺团队手里诞生,我国实现了此类仪器从“0到1”的突破,以科技自立自强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掌握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设计制造技术的国家,成功解决了电子信息装备的测量难题。

       目前,我国微波矢量网络分析仪已实现家族化与系列化发展,构建了批量生产的产品线。


       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测试技术发展

       2004年,太赫兹被誉为“改变未来世界十大技术”之一,极具发展潜力。年夫顺瞄准了这一发展领域,带领团队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攻克了太赫兹测量关键核心技术,并形成了系列化产品,填补了我国多项空白。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由此成为世界上目前唯一能够提供成套太赫兹测量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近几年,瞄准微波大功率集成电路芯片测量难题,年夫顺又带领团队发明了裸芯片热态参数测试方法,解决了大功率微波半导体芯片在片测试难题,集成研制了首台超宽频带一体化矢量网络分析仪和大功率矢量网络分析仪。目前,年夫顺正带领团队探索太赫兹无损检测技术工业应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希望研发更适合工业应用的、低成本、小型化的太赫兹无损检测仪器,促进太赫兹无损探测技术大规模工业应用。

       面对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大趋势,年夫顺积极谋划数字化和智能化测试技术的发展,“我希望利用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测量仪器,进一步提升传统测量仪器的测量能力,并利用前沿技术发明颠覆性测量仪器,为高端制造和智能制造提供新型测量仪器。”他说。

       直到现在,年夫顺还保持着一周工作六天半的习惯。为什么要这么拼?年夫顺回答:“在关键技术创新领域,全球的竞争激烈,稍有松懈就会被世界科技前沿抛弃。要培养和造就年轻的科技人才队伍,带领创新团队进入国内一流、世界先进行列,成为中国电子测量仪器行业的一面旗帜,我不敢有丝毫懈怠。”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