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言收藏本网
我的位置:资讯动态/业界新闻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产业研究、杨老师-ACAIC、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
010-58851186
传 真:010-58851687
邮 箱:info@fxxh.org.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国内首个临床质谱前处理专家共识发布
2024/01/25来源:仪器信息网阅读:580 次

  2023年12月,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基层检验技术标准化分会、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专业委员会组织起草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临床样品前处理专家共识》正式发布,旨在为实验室方法建立提供指导,助力临床质谱检测方法的研发规范发展,这也是国内首个临床质谱前处理专家共识。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 -MS/MS)集色谱技术的高分离能力和质谱技术的高选择性、高特异性及高灵敏性的优点于一体,成为临床检验领域最具有生命力的新技术之一,但其分析效果往往受待测样品特性制约。由于质谱仪的抗干扰能力有限,生物样本多需要进行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才能有效提高检测性能,实现精准检测。前处理的主要作用是将目标分析物从生物基质中有选择性地分离出来,减少其他基质组分的干扰。同时,还可将目标分析物浓缩和富集,提高检测灵敏度。目前,临床样本前处理方法不仅种类多,个别方法耗时繁琐,给实验室人员在方法选择和开发及标准化操作等方面带来了困难。因此,本共识旨在为实验室方法建立提供指导,助力临床质谱检测方法的研发规范发展。

  该共识主要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临床样品前处理的关键要素“人机料法环”这5个环节给出13条建议,并对操作时重点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样品前处理的评价给出详细阐述。最后对自动化发展给出建议:“目前,临床实验室可根据检测项目的前处理需求、样本量和经济成本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前处理设备,配备自动化前处理设备,以方便样品的前处理。”

  建议1:样品前处理技术人员应经过色谱质谱原理、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专业知识、仪器使用及维护、检测项目、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OP)等专项培训,考核合格方可上岗。

  建议2:样品前处理方法选择与仪器的灵敏度相关。浓度低或者质谱离子化效率低的化合物,建议采用衍生化的方法提高化合物的离子化效率,或采用灵敏度更高的质谱仪器。

  建议3:实验室应根据待测物的理化性质、生理水平、检测精密度、灵敏度等要求,选择合适的前处理方式和检测仪器,实现可接受的性能要求和临床预期用途。

  建议4:鉴于液质系统对于所使用的常见试剂、流动相化学级别和样本的净化程度要求较高,建议实验室使用HPLC或LC‐MS纯度的试剂,并采用净化程度较高的前处理方法,减少对液质系统的损耗或污染。根据实验室对检测通量的要求,选择经济高效的前处理设备(管式或板式)。

  建议5:待测物浓度高且基质成分简单的体液样本(尿液、泪液、脑脊液等)推荐采用稀释法。

  建议6:对于含有丰富可溶性蛋白的血清、血浆和全血样本,测定小分子化合物时推荐采用蛋白沉淀法。推荐采用酸、金属盐、有机溶剂等作为沉淀剂与样本按一定比例混合,涡旋混匀,离心取上清后上机检测。

  建议7:根据待测物的不同理化性质和极性特征,实验室可以采用适当的萃取方式对待测物和基质其它成分进行分离,并综合干扰物分离难度选择合适的萃取载体,如从常规萃取(干血斑)、液液萃取、固液萃取到固相萃取,样本的净化能力递增。

  建议8:对于有磁珠法试剂盒的检测项目而言,建议在经过实验室性能验证合格后采用。搭配全自动样本前处理系统,将极大地提高样本前处理的自动化水平。

  建议9:在使用超滤法时,应注意超滤的速率。超滤膜的孔径应该低于结合目标化合物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孔径过大则杂质过高,不能充分分离,孔径过小则有效成分通透率较低,损失较大。超滤过程中,另外,应控制超滤的条件和时间,如生理条件(37℃、pH7.4)和低至中等的离心力。

  建议10:PH值和温度对于结合态激素和游离激素的平衡至关重要,应在合适的pH值和温度下进行透析操作。建议使用生化成分尽可能与血清/血浆离子环境接近的透析缓冲液。实验室应控制适当的缓冲液条件(如37℃、pH7.4)。

  建议11:免疫亲和提取中的亲和柱需要平衡至室温,再进行样本提取;对于超过亲和柱载量的样本,需要减少上样体积进行检测。

  建议12:衍生可以提高待测物稳定性和分析灵敏度,但也有耗时耗力的劣势,实验室应选择合适的衍生试剂和条件,提高检测效率。

  建议13:实验室应注意前处理过程可能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发热、噪音等污染,配备良好的通风、散热或者隔音设备。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设置独立的前处理区域,与仪器区分离开,降低对其它仪器和人员的干扰。实验室应对环境中影响检测结果的微生物污染、灰尘、电磁干扰、湿度、供电、温度、声音和振动等进行评估并设定相应要求。

  随着质谱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和前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的前处理技术尤其是自动化技术将逐渐被开发并应用于临床。生物样品的分析有望实现从样品的采集、处理、分离到分析的完全自动化。本共识通过文献调研、用户调查、专家咨询收集的临床问题,重点对现有临床质谱前处理技术的主要原理、选择依据和临床应用进行了阐述,将适时修订,以满足临床规范化应用的需求。希望本共识推动解决临床检测样品前处理规范化发展的问题,在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下实现临床检测更高效、更经济、更快捷的前处理过程。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