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朱良漪同志矢志不渝推动我国分析仪器事业发展的精神,以及激发企业及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分析仪器创新工作,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置,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组织开展“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
2023年11月29日,即ACAIC 2023会议期间,我会正式颁发2023年度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共有3项成果获得“创新成果奖”,6位青年科学家荣获“青年创新奖”,3位应用专家摘得“应用创新奖”。
超高灵敏磁共振原位活体分析系统
申报单位: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本成果研发了光泵效率提升技术,实现超高灵敏磁共振增强(>8万倍);开发的1H/19F/129Xe磁共振分子影像方法,实现了原位超灵敏磁共振探测。
即时化学检测质谱分析系统
申报单位:清华大学、清谱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北京清谱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
本成果研发了国际领先、性能卓越的小型即时检测质谱仪系统,可即时得出准确分析结果;配套开发了采样试剂盒、离子化方法及数据网络支撑平台,解决了现场检测前处理耗时长、难操作等问题,实现了现场数据分析。
桌面式荧光相关光谱单分子分析仪
申报单位:广东中科奥辉科技有限公司
本成果整合荧光自相关和荧光交叉相关双通道检测技术,实现单分子分辨率定量分析微量(≥5μl)溶液样品中分子或纳米颗粒的摩尔浓度、扩散系数/流体力学半径、相互作用亲和力(Kd值)以及分子构象与构象转换速率等特性。
国仪量子(合肥)技术有限公司 许克标博士
许克标博士基于金刚石量子精密测量技术,领导研发了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等一系列原理创新型科学仪器,核心指标上优于国外竞品,核心部件为自主研发,现已完成国内外数百家用户的交付,为量子精密测量技术行业应用提供了示范作用。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何益 研究员
何益研究员以眼球为光学窗口,探索高分辨、高通量的视网膜在体成像技术,将在体细胞级视网膜成像视场从1°提高到4°,成功研制出国际首台单细胞分辨的视网膜在体成像科学仪器与临床医疗仪器,并实现了在三甲医院的批量应用。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沈成银研究员
沈成银研究员突破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PTR-MS)灵敏度和选择性提升关键技术,发明静电场离子漏斗、四极离子漏斗反应管、双极性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PTR-MS)等创新部件和方法,研制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PTR-MS)系列整机并转化应用,为我国科研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溯源提供了关键国产仪器,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深圳真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颜钦博士
颜钦博士领导的真迈生物推出了GenoCare1600、高密度测序芯片和试剂,实现了高灵敏度、高准确性的无扩增测序,并面向临床应用实现快速、灵活、简便的一键式测序;同时,GenoCare1600也是世界首款获批国家药品监管总局(NMPA)注册证的单分子测序仪,首次实现了全内反射单分子高分辨成像技术(TIRF)的小型化、平台化。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毛雪飞研究员
毛雪飞研究员聚焦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关注的镉、汞、砷、铅等重金属快速检测需求,直面“测得慢、测不准”两大瓶颈问题,在固体直接进样、基体干扰消除等关键技术上取得创新性突破,研制新型电热蒸发器和气相富集组件,为多种直接进样重金属速测仪研发提供了关键部件和核心技术。
华南理工大学 龚湘君教授
龚湘君教授研发了基于数字全息的非标记三维动态光学显微镜,该技术的创新点在于将微粒的动态表征转化为识别其三维光场中的特征分布,并开发了分维度定位算法,从而实现了复杂场景中多类微粒的高精度、高通量、连续、非标记的三维动态表征。
南开大学 张新星研究员
张新星研究员在质谱离子源的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自主研制开发了三代场致液滴电离-质谱技术及装置,实现了高气液界面选择性的质谱分析,推动了气液界面化学反应动态过程研究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龚华高级工程师
龚华高级工程师基于国产仪器(北京安科慧生有限公司 单波长激发-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 MERAK-SC),建立了《土壤质量 土壤全量硅、铝、铁、钾、钠、钙、镁、锰、磷、钛、硫的测定 单波长激发-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根据此标准方法,可以对土壤样品进行快速、无损检测,目前广泛用于实验室及场地土壤元素分析,对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提供高效稳定的技术支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艾静文副研究员
艾静文副研究员利用国产数字PCR仪(领航基因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液滴数字PCR D3200)开展了病原靶标分子绝对定量实验研究,证实了国产数字PCR仪可显著提升脓毒症病原检出率,同时可以大幅度缩短检测时间,为脓毒症精准诊疗提供了实验支撑。
与往年相比,2023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评审增加了创新性的得分占比,弱化了技术成熟度和经济效益的比重,更有利于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申报;除“创新成果奖”、“青年创新奖”外,今年首次增设“应用创新奖”,主要授予使用国产仪器,用于重要科学问题/技术问题的突破性研究、开发出新的重要应用或促进仪器突破原有应用边界的先进个人。在此调整下,今年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的申报数量与质量实现了“双提升”,高校与科研院所申报“创新成果奖”的数量及占比均有提升。
自2017年举办首届至今,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已成功颁发七届,共计21项分析仪器获得“创新成果奖”、29位年轻科学家获得“青年创新奖”,3位仪器用户获得“应用创新奖”。2024年1月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申报工作即将启动,申报截止日期为2024年5月30日,欢迎各位科技工作者和科技型单位积极申报!(点击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