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留言收藏本网
我的位置:会员专区/团体会员详情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产业研究、杨老师-ACAIC、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
010-58851186
传 真:010-58851687
邮 箱:info@fxxh.org.cn
官方微信公众号
团体会员名称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单位/院系/研究组Logo:
单位/院系/研究组网址: http://www.dicp.ac.cn/
单位/院系/研究组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创建于1949年3月,当时定名为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后几经更名,1962年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是一个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任务带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所。六十多年来,大连化物所通过不断积累和调整,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科研特色。1998年,大连化物所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经国家批准筹建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2010年8月,大连化物所在“创新2020”发展战略研讨会中将所发展战略修订为“发挥学科综合优势,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以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研究为主导,坚持资源环境优化、生物技术和先进材料创新协调发展,在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世界一流研究所。”

  大连化物所重点学科领域为:催化化学、工程化学、化学激光和分子反应动力学以及近代分析化学和生物技术。

  大连化物所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于2011年10月启动了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DNL)的筹建工作,DNL是我国能源领域筹建的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共规划筹建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低碳催化与工程、节能与环境、燃料电池、储能、氢能与先进材料、生物能源、太阳能、海洋能、能源基础和战略、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等11个研究部。大连化物所还拥有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分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膜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燃料电池及氢源技术国家工程中心、国家能源低碳催化与工程研发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大连化物所围绕国防安全、分析化学、精细化工和生物技术广泛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研究工作,设立化学激光研究室、航天催化与新材料研究室、仪器分析化学研究室、精细化工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部等五个研究室。另外,大连化物所还与国外著名大学、公司和研究机构联合设立了中法催化联合实验室、中法可持续能源联合实验室、中德催化纳米技术伙伴小组、中韩燃料电池联合实验室和 DICP-BP能源创新实验室等十几个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自建所以来,大连化物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先后有16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位当选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引进百人计划42名。截止2012年底,全所共有职工1028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45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 346人。大连化物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培养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具有化学和化工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审批权,截止 2012年底,共有博士生导师105人,硕士生导师189人,在读研究生76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13人,硕士研究生253人。已培养研究生1938 名,其中博士1181名。设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94人。

  1956-2012年大连化物所取得科研成果750多项,曾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30多项,其中获得国家奖励85项,中科院、省部级一等奖70项。

  1950-2012年发表论文总数13600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3的2023篇。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发表SCI论文7238篇,120余篇学术论文发表在Science、Nature、Angew. Chem.、JACS等学术刊物以及相关学科顶级刊物上。出版科技专著57部。

  截止到2012年底,我所累计申请专利3678件,其中发明专利3438件,累计专利授权166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477件,累计申请国外专利220多件,其中PCT申请150多件,获得国外专利授权50多件。

  大连化物所主持出版国内催化领域和色谱领域核心期刊《色谱》和《催化学报》以及英文学术期刊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化学)(原名为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天然气化学),2013年1月更名)。其中《催化学报》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化学)被SCI-E收入。

主要产品/研究方向: 暂未填写
Copyright © 2012-2024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