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坚持源头创新 打开单细胞分析新世界
2019/06/04阅读:2288 次

  2018年8月8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和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年会在苏州吴江海悦花园大酒店隆重举行。会议当晚,为纪念朱良漪矢志不渝对我国分析仪器事业发展的精神,并以此激励企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分析仪器创新工作,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特设置“朱良漪分析仪器创新奖”。来自南京大学化工学院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硕士生导师江德成荣获当晚的“青年创新奖”。中国化工仪器网记者于次日对江德臣进行了采访,就其获奖产品的创新优势、社会效益等情况做了进一步了解。

南京大学化工学院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硕士生导师江德臣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刘长宽介绍道:“江德臣瞄准单细胞分析现存的个体化设计识别探针,难以提供细胞内生物分子化学信息的技术挑战,系统设计了‘单细胞试剂盒’和‘单细胞器试剂盒’,并研制成装置,建立了通用性强,可测量生物分子活性/结构等化学信息的新型单细胞分析方法,成功用于动脉硬化类疾病的研究,揭示了细胞的个体差异性和细胞器的均一性等特征,成果突出。特此颁发朱良漪青年创新奖!”

  蛋白分析对于生物至关重要。单细胞的分析能够揭示细胞的个体特征,帮助理解细胞自身的复杂性及彼此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价值。由江德臣带领的团队研发出的单细胞分析仪成功弥补了以往单细胞分析不足这一市场空白。此外,江德臣还介绍到,其团队研发的另一款产品——高通量的单细胞分析装置研制也是本次获奖的突出代表。仪器研制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辅助临床方面的细胞分析。众所周知,利用光学、荧光等对单细胞进行分析的技术都尚且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由此,这款基于电质化学发光的单细胞高通量分析装置应运而生。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目前的单细胞分析技术主要都是通过设计识别单元,并特异性的结合单细胞内被测分子加以测量的分析模式,存在需个体化设计识别探针、难以提供胞内生物分子化学(如活性)信息的挑战。而由南京大学化工学院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出的“样品注入/提取—检测”一体化探针及相应的分析装置,能够将测定生物分子活性的试剂盒组分运输运进单个活细胞,或将活细胞内单个细胞器提取到包含试剂盒组分的纳米针尖中去,形成pL级“单细胞试剂盒”或fL级“单细胞器试剂盒”,实现了对单个细胞或单个细胞器中生物分子活性的定量测定。其中,单细胞试剂盒可普适性的应用于单细胞及单细胞器中生物分子活性的分析,突破了单细胞内生物分子活性测量难的技术瓶颈。

  谈及产品的创新点,江德臣指出,单细胞分析仪通过自创的电驱动模式能够非常的将被分析物打入到细胞当中去,它的时间缩短至毫秒级别,体积也大大缩小。此外,通过仪器的优化,其对光子的收集效率也在大幅度提升。

  目前,单细胞分析仪已经和部分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款仪器实现器官中细胞分型的快速定位。平常情况下,患者去医院做感染类的分析都需要长达三天左右的时间才能拿到检验报告。而这款仪器将有望大大缩短检测这一时长。同时,快速便捷的检测也将帮助医生更加合理的用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这漫长的七年时间内,江德臣也曾走过不少仪器研发上的弯路。但是他始终相信,做源头创新的价值所在。能够获得本次的朱良漪“青年创新奖”,对他,对他们整个团队都是一种鼓舞。他感谢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对本次颁奖仪式的积极筹备,也感谢这些年来所有曾给予他指导的前辈们。正因为有了这么多业界同仁的支持,才有了他们整个团队今日的成就。未来,他们还将继续坚持自我,研发出更多原理创新的代表性仪器,为国产仪器迈入国际化市场做贡献。


分析仪器分会微信公众号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杨老师(ACAIC)、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行研)、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010-58851186

邮 箱:info@fxxh.org.cn

Copyright©2012-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