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引燃创新思潮 ACAIC 2023质谱仪器创新论坛精彩继续
2023/12/08阅读:1243 次

  2023年11月29日-30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中国计量大学计量测试工程学院承办的第八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3)在浙江杭州召开。本届大会以“分析仪器创新进展、挑战及对策”为主题,设有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专题报告与讨论、论文墙报展讲、仪器展商/公司交流会等,举行分析仪器、关键部件展览,吸引了500余位业内同仁人员参与。

  质谱仪器创新论坛

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丁传凡教授

  11月30日上午,会议同期举行“质谱仪器创新论坛”,该论坛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质谱仪器专家组、浙江省先进质谱技术与分子检测重点实验室组织,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冠名赞助。论坛由宁波大学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丁传凡教授主持。

  

  四川大学 段忆翔教授

  四川大学段忆翔教授带来题为“质谱仪器的研发与应用”的精彩报告,介绍了研究团队在质谱仪器研发与产业化过程中的一些发展历程。质谱仪器在科学仪器的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段忆翔教授分享了等离子体质子转移反应质谱、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技术的特点、低成本四级杆质谱仪及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优势等,目前课题组在研的质谱仪器包括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和循环式离子迁移谱-质谱联用仪等。段忆翔教授还分享了对研究团队所从事的一些质谱新技术与新仪器的研发探讨,展望了前瞻性质谱技术。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 谭国斌

  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总监谭国斌带来题为“飞行时间质谱仪器关键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精彩报告,分别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国产飞行时间质谱产品进展、飞行时间质谱关键技术发展以及国产质谱产业化展望这几个方面展开阐述。

  飞行时间质谱具有全谱且快速、高分辨、宽质量范围等特点,是生命科学大分子检测的最佳选择。谭国斌认为,飞行时间质谱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专用化、联用与串级。作为一家国内质谱仪器厂家,禾信质谱自2004年至今已推出了14余款飞行时间质谱产品,其产品系列可应用于食品安全与科研、环境科学、化学化工、医药研究、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程文播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程文播研究员带来题为“ 国产三重四极杆质谱关键技术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

  在临床诊断领域,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高通量等特点,可应用于新生儿筛查、肿瘤筛查等方面。据不完全统计,三重四极杆质谱NMPA注册认证产品23个,其中国外11个,国产12个。国产质谱从2018年起开始,近3年呈现井喷式增长。三重四极杆质谱应用市场巨大,临床检测需求旺盛,但遭国外产品垄断,关键部件受制于人。

  程文播研究员围绕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器的核心部件、关键技术、整机集成进行分析,对国内外质谱仪器研发团队、生产制造单位进行梳理分析,探讨制约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器关键技术的解决办法,并展望质谱仪器的未来发展趋势。

  苏州艾捷博雅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汪群杰

  苏州艾捷博雅生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汪群杰带来题为“磁性固相萃取生物样品中痕量内源性物质:材料及技术的系统优化”的精彩报告。

  艾捷博雅技术团队通过系统的开发和优化了材料的制备方法,重点通过四氧化三铁的包裹工艺、微球的制备方法、微球外表面特定处理以及微球内表面修饰优化等方面的创新,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得到一系列优化的磁性萃取材料。汪群杰博士分享了使用磁性固相萃取材料在海关检疫、食品分析、化妆品理化分析、临床质谱、环境保护、法医毒物检测等方面的合作应用研究等。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副主任 花磊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质谱与快速检测研究中心副主任花磊研究员带来题为“原位在线过程监测光电离质谱仪器的研制及应用”的精彩报告。

  质谱的“本质”是离子的产生、转换、时空调控和测量的技术,复合光电离源技术能实现高覆盖、高效软电离。光电离质谱(PI-MS)具有高的分子离子产率和检测灵敏度,谱图易于解析,能够原位在线获取催化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产物化学变化的信息,对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高性能催化剂的设计和工艺过程优化有重要意义。花磊研究员介绍了基于PI-MS的新仪器和新方法,以及在合成氨催化反应过程监测、活性中间体和离子的实时测量等应用。基于小型VUV-Kr灯发展了多款高效的光电离/光致化学电离质谱技术,可以连续、在线监测催化反应过程中稳定产物和活性中间体物种的实时变化。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心副主任 沈成银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心副主任沈成银研究员带来题为“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研制及应用”的精彩报告。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TR-MS)是痕量VOCs实时监测技术,基于PTR原理让VOCs离子化,质谱检测离子得到物种和浓度信息。沈成银研究员介绍了研究团队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方面的新技术研究、新仪器研制以及相关应用等,包括车载/船载走航监测质谱仪、高灵敏定点监测质谱仪研制与应用研究。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王丁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王丁一带来题为“3D打印研制ICP 质谱关键部件”的精彩报告。

  2020年我国分析仪器进口额达101.35亿美元。其中, ICP质谱由于具有良好的分析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其核心部件的关键制备技术被少数国外公司所垄断,成为制约国产质谱等高端科学仪器研制的“卡脖子”难题,利用3D打印等新技术有望创新科学仪器的研制思路。

  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3D数字模型为基础,利用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采用逐层打印的方式来制造物体的新技术。研究团队率先开展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ICP质谱进样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研究,实现精确加工制造,研究成果已初步产业化。

  湖南大学 岳磊教授

  湖南大学岳磊教授带来题为“新维度结构质谱技术开发及其应用研究”的精彩报告,探讨了离子淌度质谱中的温度和分子结构分析。

  近年来,随着实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气相离子化学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这些进展的一大共性是将多种先进技术有机结合。利用离子操控、离子阱质谱技术结合激光分辨探测得到了广泛应用低温技术在电镜上应用取得重大突破;利用低温离子阱-光谱联用技术实现高精度光谱。

  分子的构象变化、相互作用、热力学稳定性都与温度息息相关。质谱技术是灵敏度最高的分析仪器之一,但不能直接给出构象变化和热力学信息。课题组开展精密温控离子源-高分辨无损离子迁移谱-低温离子光谱联用系统,实现在温度基础上的高精度、高分辨、高灵敏度的生物分子构象和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等。

  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研发工程师 任熠

  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研发工程师任熠带来题为“大气压电离-多次反射飞行时间质谱的研制”的精彩报告。

  广东省麦思科学仪器创新研究院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主管的民办非企业的新型研发机构,于2020年注册,拥有超过70人的质谱研发团队,目前设有产业研究、技术研究、企业孵化器、科普教育平台等。其中,技术研究包括炒高分辨率质量分析器技术、成像质谱技术、单颗粒质谱技术、杂化多维质谱技术。任熠在报告中介绍了团队研制的大气压电离-多次反射飞行时间质谱,包括离子传输模块、离子调节模块、质量分析模块三个部分及相关的测试结果。

  宁波大学 马杜媚博士(代闫迎华副教授作报告)

  宁波大学的马杜媚博士代闫迎华副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是“质谱技术在疾病标志性小分子分析中的应用”,介绍了质谱技术在鼻咽癌标志性小分子和黄斑病标志性小分子分析中的应用等。

  碳纳米管(CNT)具有显著的电化学性能和光吸收能力,通过化学掺杂可以实现碳纳米管性能改性。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具有合适的带隙宽度,优异的高温和化学稳定性,具有作为MALDI-TOF MS基质的应用潜力。马杜媚博士分享了采用质谱技术基于OPLS-DA模型实现鼻咽癌诊断、黄斑病变血浆代谢指纹的提取等应用实例。

  厦门大学药学院 吴彩胜教授

  厦门大学药学院吴彩胜教授带来题为“药物复杂体系体内分析关键技术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高效表征药物复杂体系中体内活性物质与生物标志物是药物分析学研究的热点与挑战。研究团队研发了多种基于LC-HRMS技术研究动物和人体内药物复杂成分ADME的分析策略和方法。

  吴彩胜教授分享了非靶向体内物质识别技术等多种自研的药物复杂体系体内分析方法和应用实例,并重点讨论如何基于多维组合衍生化策略,研发 MS-XDF系列软件工具,实现虫类中药体内全过程追踪和临床诊疗生物标志探寻。

  天津大学博士生杨宁(代傅平青教授作报告)

  天津大学博士生杨宁代傅平青教授作报告,报告题目是“利用质谱技术研究天然有机质在地-气界面循环过程”。

  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研究圈层相互作用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是国际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天然有机质(NOM)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不同介质之间发生着源源不断地物质交换。有机质的分析技术在不断发展,但大部分仍然是未识别的。在分子水平研究有机质是阐明其行为的关键。研究团队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傅立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等仪器,在表征天然有机质来源、组成、及其在陆地-海洋-大气界面循环过程中的应用和进展。


分析仪器分会微信公众号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盈创动力大厦E座507A

邮政编码:100085

联 系 人:杨老师(ACAIC)、李老师(会员/标准/朱良漪奖)、刘老师(行研)、秦老师(信息化)

联系电话:010-58851186

邮 箱:info@fxxh.org.cn

Copyright©2012-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23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