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研制多色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
2025/08/31 | 新华社
精准捕捉大脑神经元与突触活动的动态变化是脑科学研究的核心难题之一。中国科学家近期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多色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仅重2.6克,首次实现自由活动小鼠高分辨率的深脑双光子彩色成像,为解码复杂脑功能机制提供了新工具。这项历经4年的研发成果2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方法》。8月20日,佩戴多色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的小鼠在实验中。新华社发 双光子显微成像技术是基于双光子吸收及激发荧光的一种非线性光学成像技术,其关键器件之一是空心光纤。人们通过光纤内部的微结构,将激光约束其中进行传输,再打在标记荧光的细胞上,从而产生荧光图像。不同波长的激光其成像颜色不同。而此前的空心光纤只能传输单一波长的超快激光,限制了其多色成像能力。8月20日,研究人员在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实验室准备给小鼠注射荧光标记物。新华社发 北京大学程和平、王爱民团队联合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吴润龙团队自主研发出一种新型超宽带空心光纤,具有低损耗、低色散等特点,可实现波长700至1060纳米的多种波长的飞秒脉冲激光传输,进而研制出多色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 “这相当于给大脑彩色直播神经元与细胞器的动态活动。”吴润龙说,过去受空心光纤功能限制,只能用显微镜看单类型细胞,现在不同类型细胞都可有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就能清楚看到多种细胞间的复杂行为,研究其如何协同互作。8月20日,吴润龙(右)与学生在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实验室讨论多色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的应用。新华社发 研究人员给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小鼠头上戴上这种显微镜,首次同步捕捉到神经元钙信号、线粒体钙信号与斑块沉积的红、绿、蓝三色动态影像,并在疾病早期阶段就观察到邻近斑块的细胞和线粒体活动异常现象。 团队还在小鼠脑超820微米深度的皮层,获得了神经元钙信号与结构成像——这是目前已知在不破坏脑组织情况下所获得的最深的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成像。此外,显微镜镜头还成功实现了大视场观测与高分辨精细成像的无缝转换。 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科学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和平说,多年来,多色荧光标记无创深脑成像能力只能在大型台式设备上实现,团队首次解决了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多色激发成像的难题,为研究大脑复杂网络带来突破性进展。未来,该技术将在理解脑认知原理、脑疾病机制研究、神经药物评估以及脑机接口等领域具广泛应用前景。
离子传输效率超90% “质谱用环形碰撞池”实现国产化替代
我国首个VOCs “校准标尺” 计量规范发布
第十届“创客中国”高端科学仪器装备和传感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举办
北京公开征集质谱、色谱等国产高端科学仪器验评推广储备课题
国产高分辨电子背散射衍射仪样机研制成功
中国团标转化 《绝热加速量热仪通用技术规范》ASTM标准立项
北京三年行动计划推动AI赋能高端科学仪器创新
第八届质谱仪器研发论坛暨怀柔质谱产业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大连化物所研制出深海原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AC综述特刊微型质谱仪发展和未来展望【全文】
未来3年北京打造高端科学仪器产业集群
市场监管总局将组织开展第二批国产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工作
【盘点】全国15个科学仪器产业“城市高地”
分会研报:“十四五”中国科学仪器产业集群建设(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