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科学仪器验证评价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2025/10/25 | 分析仪器分会
以验评促科学仪器发展
为整合力量建设高质量的科学仪器验证评价体系,推动国产科学仪器产业创新发展,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创享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承办的第一届科学仪器验证评价研讨会于2025年10月24日在杭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政府、学术界、检测机构及仪器企业的众多专家代表,围绕科学仪器验证评价标准、产学研协同创新、国产仪器提质路径与实践案例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会议的举办,标志着我国在强化科学仪器验证评价技术和提升科学仪器产业基础能力方面注入了强劲动力。
开幕致辞:集成优势,协同发展

会议由浙江省大型仪器开放共享联盟秘书长、浙江创享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何世伟主持。

浙江中医药大学副校长范骁辉教授出席研讨会并致欢迎辞,对参会的领导、专家和来宾表示热烈欢迎。范校长首先介绍了浙江中医药大学基本情况,以及学校整合科技资源,成立中医药科学院做优技术服务、做强科技创新,助力国产科学仪器创新发展的具体举措。他相信在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专业指导下,在各位同仁的努力下,此次研讨会必将成为国产仪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副秘书长张莉致辞,她指出科学仪器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基础科研的微观探索、工业生产的质量管控等诸多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仪器的验证评价正是打通研发、应用、迭代的关键环节。学会将着力推动验评工作走深走实,为联合实验室开展验评工作建立规范标准,明确操作依据,同时积极推进用户端深度融入仪器研制的生态构建,让用户从单纯的采购方转变为仪器研发的创意的提供者,助力我国仪器研发走上原创引领的发展。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仪器设备处处长赫运涛在线致辞中提到,通过这次研讨会,在交流中思考,如何集成现有的优势,协同发挥好验评中心的作用,形成相对公平、客观和有规范的机制等,推动更多的渠道去对外推广。他预祝会议圆满成功,碰撞思想火花,为国产仪器发展添砖加瓦。
主题报告:践行验评,主题报告亮点纷呈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1研究所/中电科思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年夫顺在其报告《关于高端仪器工程化和产业化的思考》中,简单回顾了我国高端仪器的发展历程,对比分析了我国与国外高端仪器的发展水平和能力,归纳分析了我国高端仪器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向高端仪器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提出要夯实产业链和供应链,以高端通用仪器为基础,培育龙头企业,做强仪器行业,拓展行业仪器应用,全面提升我国高端仪器自主保障能力和产业化水平的意见建议。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咨询部主任杨娟在《社会力量助力国产仪器发展探索》报告中指出,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国产仪器发展。受国际形势影响,仪器国产替代迫在眉睫。学会作为社团组织,凭借平台优势及服务,从行业战略研究、学术交流、验证评价、人才评价等多个维度,为国产仪器高质量发展做了诸多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重大平台中心副主任张丽娜在《科学仪器应用验证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及应用》报告中讲到,2021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成立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生命科学站)”,构建了应用与研发深度耦联,科学、规范、完整的验证评价技术体系。依托该技术体系,针对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数字PCR仪、表面等离子共振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流式细胞分选仪等多款国产仪器,开展全面且严谨的应用验证评价。通过该技术体系验证评价后,向相关企业反馈改进意见与建议千余条,助力国产高端科研仪器不断更新迭代。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昌煜教授作《打造好学有为团队,提升技术支撑能力》交流报告。李院长首先介绍了学校及中医药科学院概况,围绕助力科学仪器评价与应用,提出实验技术队伍是助力国产仪器验证评价、推广应用的第一要素、第一资源。李院长结合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具体做法,聚焦“多措并举,致力团队能力提升”“砥砺前行,彰显技术支撑作用”“任重道远,锻造奋发有为团队”三方面,着重阐述了中医药科学院坚持“做优技术服务”“做强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全力打造一流中医药大学科研中心的具体做法、取得成效及体会与思考。

海能未来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文玉在《悟空K2025HPLC参与CIS验评工作的超值收获与感悟》报告中,讲述了海能集团悟空仪器作为在国内率先参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高效液相色谱仪验证评价的企业,经历了6个多月的测试验证及与国外同类型仪器的比对,收获了丰富的数据信息和产品改进信息。本次分享旨在通过验评收获与感悟,让更多仪器企业管理者深度了解验评给企业到底带来了哪些好处,呼吁更多企业主动参与到验评中来。验评行动是早日让行业用户了解和接受国产仪器并快速提升销售业绩的积极市场行为。

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杨海军在《磁共振科学仪器验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中讲到,磁共振仪器验证面临灵敏度、分辨率提升与系统稳定性、成本控制的双重挑战。高精尖仪器的高成本与专业操作人员的稀缺,进一步制约了其广泛应用与验证流程的普及。产业化进程中,国产设备面临国际技术壁垒,对国产仪器的信任度不足等多方面问题。然而,挑战亦催生重大机遇。跨学科合作正催生更高效、标准化的验证新范式。国产磁共振仪器的异军突起,也为磁共振科学仪器的验证提供了条件。

北京新材料和新能源科技发展中心未来产业部部长刘馨介绍了《“国仪京用”计划》,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分享了科学仪器领域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及创新管理模式。以北京市发布的2025高端科学仪器验评推广(“国仪京用”计划)为案例,介绍了北京在高端科学仪器创新发展方面的政策布局、设计思路及主要考虑,为国产仪器验评推广工作提供实战经验,为推动我国科学仪器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公共技术中心主任杨秀红在《星星之火助国产替代》报告中,介绍了国产替代的重要性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在国产仪器研制、采购、验证评价、实验室间比对和维修维护等方面开展的工作与探索及支持国产仪器发展所开展的工作。

西安交通大学陈玉教授《电子能谱类科学仪器的验证评价思考》报告中指出,电子能谱类科学仪器作为现代材料科学与物理研究的重要支撑工具,其性能验证与结果评价直接关系到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与科学结论的准确性。当前该类仪器验证评价存在标准不统一、核心指标覆盖不全、场景适配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性能溯源与数据可比性。报告围绕紫外光电子谱分析仪技术特性,系统梳理验证评价关键维度,并通过“标准样品验证+跨平台比对”的综合路径,验证仪器性能稳定性与数据可信度。

四川杰莱美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云在《以用户为中心,推动国产科研仪器的崛起》报告中谈到,“以用户为中心”是推动国产科研仪器崛起的核心路径与必然选择。必须从传统“技术导向”思维,转向深度理解并满足科研人员的真实需求,围绕其工作流程提供全方位价值,凝聚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共同打造真正好用、耐用、值得信赖的国产仪器品牌,最终实现从“可用”到“好用”,再到“引领”的跨越,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

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服务中心资源管理部主任段伦超在报告《强化应用示范,加快自主创新—国产科研仪器发展及开放共享的江苏实践》中指出,开展国产仪器验证评价和应用示范是加速高端科学仪器国产化替代的关键环节,共享是有效服务企业创新,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报告重点聚焦江苏省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建设及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具体工作举措,围绕国产科学仪器产业开展“政产学研用”的探索尝试,并指导高校院所等管理单位更好开展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工作,提升开放共享水平。

南京理工大学国资处副处长石磊在报告《以应用示范与自主研发,助力国产仪器迭代升级》中介绍,2023年江苏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在南京理工大学挂牌成立了“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中心(材料化学)”,旨在对材料化学类国产科学仪器进行应用示范、验证评价和自主研发。介绍了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多渠道打造示范平台、多举措推动应用示范、多环节开展自主研发,助力国产科学仪器迭代升级的南理工探索与实践。
授牌仪式:行业聚力,共筑验评新生态
作为本届研讨会从理念走向行动的关键体现,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隆重举行了第一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联合实验室授牌仪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验证评价品牌“Test Ready”标识发布仪式,以及为验评通过的仪器企业授牌。这些举措共同宣告了一个协同、规范的验评新生态已初步成形。

悟空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仪器产品通过验评并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验证评价品牌“Test Ready”标识。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公共技术平台等35家单位被授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仪器设备验证评价中心联合实验室。
总结展望:夯实验评基石,赋能仪器发展
本届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国科学仪器验证评价工作进入了协同发力、系统推进的新阶段。随着联合实验室的落地与“Test Ready”标识的发布,一个更加规范、开放、互信的产业新生态正加速形成。展望未来,浙江创享仪器研究院有限公司将继续秉持发展初心,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源和平台方面的优势,积极投身于科学仪器验证评价体系的深化建设中。我们坚信,持续加强验证评价工作,必将为国产科学仪器的技术创新、性能与可靠性提升、市场应用拓展注入强劲动力。我们将与各方携手努力,共同为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学仪器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贡献“创享”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