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国产仪器替代水平及应用规模”座谈会在西安召开

2025/11/27 | 分析仪器分会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


       当前,国产仪器自立自强建设正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关键推进期,距离实现全面自主可控的目标仍有差距。为了促进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联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特在“第十届中国分析仪器学术大会”(ACAIC 2025)召开之际,组织近5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仪器企业、零部件企业等单位代表,召开了主题为“如何提升国产仪器替代水平和应用规模”的闭门座谈会。会议由西安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高禄梅主任/副处长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技咨询部杨娟主任共同主持。会议为期近半天。

CY_01209.jpg

       国产仪器的进步与核心优势获多方认可

       座谈会上,多名高校代表对国产仪器的快速发展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其核心优势日益凸显:

       一、很多国产仪器在性能上已能满足科研需求,甚至与进口品牌之间可以“无感”切换;

       二、响应迅速,无论是交付时间还是应对断供危机时,及时性很好;

       三、服务性价比优势显著,进口仪器设备维修费用高昂且周期漫长,而国产仪器企业则展现出更高的主动性与性价比;

       四、国产仪器企业往往还能提供定制服务,可灵活满足科研用户的个性化应用需求。 


       国产仪器在科教市场推广面临多重困境

       座谈会上,多位用户代表反映了国产仪器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推广时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是“不敢买、不敢用”的责任困境,用户普遍担心采购国产仪器如出现性能或质量问题,需承担个人责任,因此望而却步(如果进口仪器出现问题会被视为可接受而无责任风险);

      二是国产仪器背负着历史“债务”,因为长期以来形成的 “国产仪器相对落后” 的刻板印象,用户的认知惯性尚未显著改变;

      三是国产仪器可能还面临着不平等待遇,例如给国产仪器的预付款比例低、尾款结算条件苛刻等,远不及进口仪器的付款条件友好;

      四是清单中的进口仪器售往科研教学等领域,可以免征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等,可在维持利润的前提下能够下调报价,直接削弱了国产仪器的市场竞争力。

      以上现象反映了国产仪器仍需自强、用户对国产仪器仍然不够信任,国产仪器在高校及科研机构市场上有亟需突破的壁垒。


      关于促进国产仪器应用规模提升的建议

      参会代表提出了以下几项促进国产仪器应用规模提升的建议:

      一、呼吁国家实施更明确细致的促进国产仪器采购的政策措施,为用户卸下 “采购国产仪器出问题需担责” 的决策包袱;

      二、加强“需求牵引、反馈优化”的国产仪器验证评价工作;

      三、鼓励科研人员使用国产仪器数据发表论文;

      四、采用“后补助”或“创新券”等方式,鼓励用户积极采购使用国产仪器新产品;

      五、国产仪器企业应注重打造卓越的售后服务和应用支持,与一线用户建立紧密沟通,快速获取反馈及迭代产品。


      关于促进国产仪器提升替代水平的建议

      多位与会代表也就如何促进国产仪器创新发表了观点:

      一、加大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尽早形成更好的创新生态;

      二、积极开辟新赛道,如拥抱人工智能(AI)来优化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和用户体验;

      三、要鼓励形成“正向研发”的风气,必须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掌握底层原理和设计思想,形成具有升级迭代能力的平台,否则将永远处于追赶地位;

      四、可以对优势研发团队给予长期、稳定的支持。

CY_01228.jpg

      参会代表踊跃发言,座谈会远超预定时间结束,充分反映了各方对国产仪器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也反映出产业发展中堵点难点的现实紧迫性。通过交流与研讨,参会各方也增进了相互了解并达成了诸多共识。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再给一些时间,国产仪器一定能实现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