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IC 2025】新时期色谱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论坛举办
2025/11/20 | 分析仪器分会
为积极响应市场对色谱仪器在效率提升、应用拓展及环保升级等方面的需求,加速关键零部件攻关与新型联用技术研发,2025年11月8日上午,由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重大平台中心组织的 “新时期色谱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论坛” 在陕西西安成功举办,近50位色谱仪器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话行业发展。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关亚风研究员
浅谈人工智能色谱仪对仪器构架和系统控制精度的要求
关亚风研究员指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的高效与精准,预示着分析测试领域将逐步走向自动化与智能化,“无人分析实验室”将成为现实,这对传统分析人员提出了严峻挑战。色谱分析,尤其是定性分析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其本质是“否定法”,而非“肯定法”。因此,色谱仪器必须向高精度、高重复性、智能优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从条件优化、自诊断到报告生成的全流程自动化,减少对人为主观经验的依赖。最后,通过对比国际顶尖水平与空间站、深海探测等极端环境中的自主研发成果,关亚风研究员强调了国产仪器在底层核心技术(如精密控制、数据库建设)方面面临的差距与突破的必要性。

中国质检院食品安全研究所 许秀丽研究员
高适应性食品检测分离分析材料与仪器关键技术研发
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食品基质复杂,干扰物质多;二是风险物质多样,包括农药、兽药、非法添加物等微量成分;三是海量检测数据的有效分析与应用问题。针对这些挑战,许秀丽研究员提出了三个发展方向:研发高选择性、高特异性的新型材料以提高分离与富集效率;改进色谱核心部件以提升分离性能与检测灵敏度;运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等智能分析方法处理多元异构数据,提升分析准确性与效率。最后,她呼吁开发更具适应性、智能化、精准快速且适用于现场检测的色谱设备,以推动国产仪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广泛应用与技术替代。

北京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张妞实验师
色谱技术助力有机手性功能材料的研发
张妞老师的报告聚焦于色谱技术在手性有机功能材料研发中的具体应用。她在报告中阐述了手性研究在药物、食品添加剂等领域的重要性,并通过对双螺旋结构分子、平面柱芳烃等具体案例的分析,展示了如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技术实现对复杂手性异构体的有效分离与光学性能表征。最后她表示,新兴的循环色谱法在提升分离效率方面有着不错潜力,希望与仪器研发专家合作优化现有色谱设备,以适应手性化合物高效分离与制备的期望。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 吴爱华高工
中国色谱仪器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吴爱华总干事通过对比国际龙头企业成熟商业模式,重点剖析了国产色谱产业的现状,如气相、离子色谱等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但在技术壁垒最高的分析型液相色谱、特别是制药等行业所依赖的合规软件生态系统方面,仍面临进口品牌垄断的严峻挑战。她认为,国产仪器虽具备性价比和灵活服务等优势,但存在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受限、品牌影响力不足等发展瓶颈,产业需立足长远、夯实基础、追求高端化,希望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自主标准体系、争取政策在关键领域更深层次的突破,尤其是推动软件法规符合性认证的“破局”。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色谱研发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色谱供应链安全及软件适配性、色谱应用方向、提升国产色谱市场占有率的措施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与会专家经过研讨,明确国产色谱在部分领域已实现突破,但分析型液相色谱等仍存在差距,未来需聚焦稳定可靠、专用高端化与智能化发展;针对供应链核心部件薄弱、软件合规与适配等难题,呼吁从国家层面推动建立自主的软件标准与认证体系,集结产业力量共同开发共享的软件平台;提升国产色谱市场占有率,需要企业重视产品的“可靠性设计”,深挖产品的“细分需求”;而标准与方法的创新被一致认为是推动国产色谱实现突破、掌握行业话语权的关键杠杆。